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大江奔流天地寬——“今日之中國”系列述評之一

2019-5-27 16:07  |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大江奔流天地寬——“今日之中國”系列述評之一
  
  新華社記者韓潔、劉紅霞、柳絲、劉劼
  
  美方近期再次揮舞關稅大棒,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一些美國政客放言,如果貿易戰都阻止不了中國經濟發展,那還有什么能夠阻止呢?
  
  事實勝于雄辯。當一些人重提“唱衰”中國的老調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亮麗表現給出了有力回擊——
  
  今年以來,盡管美方密集動用貿易霸凌和極限施壓等手段,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長,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今日之中國,展現出強大的定力、韌性和活力。
  
  猶如浩浩蕩蕩的長江水,礁石險灘擋不住其奔騰向前。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新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近14億中國人民劈波斬浪、奮勇向前,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勢不可擋。
  
  (聚焦中國經濟亮點·圖文互動)(1)研發加強激活新動能 緊抓機遇搏浪新時代——從企業研發看經濟轉型發展

  

  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代表在介紹華為昇騰310芯片(2018年11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陳曄華攝
  
  大潮奔涌逐浪高——直面困難挑戰 彰顯中國定力
  
  “中國經濟注定是賣空者的噩夢。”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近日刊文說。
  
  這種感慨不無道理。一些美國政客聲稱,美對華加征關稅將導致一些企業離開中國,并認為,當前美國經濟“非常棒”,中國經濟“并不好”。
  
  事實,恐怕要讓那些陶醉在“勝利”幻象中的人失望了——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4%,外匯儲備余額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前四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新增城鎮就業459萬人……盡管運行態勢“穩中有變”,中國經濟基本面依然遒勁巋然、扎實牢固。
  
  中國為什么行?研判經濟形勢,不僅要看短期數字,更要撥云見日看大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經濟處于崩潰邊緣的危境中化繭成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年均經濟增長9.5%,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創造累計減貧7.4億人的奇跡,近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約30%。
  
  中美經貿摩擦一年多來,中國經濟總量去年底已突破90萬億元,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外貿進出口總值超3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六成,經濟運行依然穩中有進,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在世界經濟陰云密布的背景下,逆風飛揚的中國經濟令世界矚目。
  
  與再度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相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6.2%上調至6.3%,成為全球唯一上調今年增長預期的主要經濟體;全球知名指數編制公司明晟日前也宣布,將26只中國A股納入明晟中國指數。
  
  “世界需要中國,全球經濟增長離不開中國的持續發展。”IMF總裁拉加德如此評價。
  
  一年多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從抓好“六穩”到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從推動高質量發展到拓展多元市場,中國經濟迎難而上,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態勢。
  
  這,正是今日之中國攻堅克難的信心所在。
  
  大江奔流開新路。
  
  歷史已經證明,中國經濟完全能夠在風雨中成長壯大。中國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和勇氣干出來的。
  
  現實還將證明,在風雨中成長起來的中國經濟,一定能經受住各種挑戰洗禮,綻放新的光芒。
  
  這,正是今日之中國在變局中勇毅前行的定力所在。
  
  (國際·“一帶一路”高峰論壇)(4)環球視野看“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成果

  

  這是2019年4月15日在德國杜伊斯堡拍攝的DIT場站。DIT場站是中歐班列在歐洲的重要集散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達成的279項具體成果,已經全部按計劃完成。剛剛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達成6大類283項務實成果,為全球經濟增長開辟更多空間,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 新華社記者逯陽攝
  
  會當水擊三千里——激發轉型動力 彰顯中國底氣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面對美方蠻橫打壓,5月17日凌晨,華為毫不畏懼,毅然宣布啟用“備胎”芯片。
  
  75歲的華為公司創始人、CEO任正非,在眾多媒體面前表示,要擁抱世界,依靠全球創新。即使財務上受到一定挫折,也不會影響企業的科研投入。
  
  華為是中國企業砥礪奮進的一個縮影。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應對挑戰,中國經濟有迎難而上的底氣、有長風破浪的后勁。
  
  這份底氣和后勁,源自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阿里達摩院……2018年,浙江杭州,多個體制創新的科研載體全面崛起。當年,浙江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187家、科技型小微企業10539家,研發經費支出占比達到2.52%。
  
  千里之外,遼寧沈陽。同樣是2018年,這座東北老工業重鎮就新增7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全市各類科技創新平臺達到1251個。
  
  放眼全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為抓手,一幅幅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畫卷正漸次鋪展。
  
  今年前四個月,全國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繼續高于規模以上工業整體增速。而去年全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4.8%;中國創新指數在全球排名上升至第17位。
  
  這份底氣和后勁,源自不斷拓展的區域發展新空間——
  
  5月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南昌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擴大高水平開放、堅持綠色發展、做好民生領域重點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8點意見,為中部地區崛起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今年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持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宏大格局加速成形,發展新空間不斷拓展。
  
  這份底氣和后勁,源自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
  
  每小時就能新誕生約750戶企業,創造超過1500個就業崗位,外貿進出口值超過5億美元,百姓花費43億元用于購物和餐飲消費……如今“1小時中國”的驚人數據,顯示出大國經濟的底蘊,這是中國經濟能夠“變中取勝”的活力所在。
  
  當前,中國有近14億人口、近9億勞動力、8億網民、1億多戶市場主體……動輒以“億”來計量的市場空間,億萬人民的創新創造,凸顯出大國經濟特質,這是中國經濟能夠“變中取勝”的底氣所在。
  
  每一滴水珠,都蘊藏著奔騰的力量;每一個夢想,都融匯于偉大的時代。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中國永遠在!
  
  (經濟)(3)第十一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開幕

  

  這是5月18日拍攝的第十一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中央展區。當日,第十一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在江西省南昌市開幕。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直掛云帆濟滄海——順應時代潮流 彰顯中國力量
  
  “我們計劃再投資6億元人民幣,在武漢新建一座合資工廠,我們有信心很快讓這個投資項目落地。”
  
  本周落幕的第十一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上,英國石油公司(BP)透露的這一投資計劃,與不少外商不約而同。
  
  盡管貿易摩擦陰云籠罩,但是外商并沒有因此離開中國市場。相反,他們正自東向西,逆流而上,將目光從傳統的中國東南部沿海地區投向長江經濟帶的中上游地區。
  
  本屆中博會簽訂利用外資項目51個,合同金額達104.66億美元。外商投資的熱情,不僅印證了中國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更讓世界感受到中國經濟蘊藏的巨大潛力和機遇。
  
  今日之中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國際形勢日趨錯綜復雜。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
  
  中國所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與不可逆轉的全球化大潮不謀而合。
  
  回顧過去,全球化幫助縮小了貧富差距,讓經濟欠發達國家有機會參與全球競爭合作。
  
  放眼未來,全球化還將繼續讓各國擁有更加公平的機會參與全球財富再分配。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融入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擴容自貿試驗區、出臺外商投資法、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這些實實在在的舉動,印證了中國向世界兌現開放承諾、走合作共贏道路的決心和行動。
  
  今年1至4月,中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超過1.3萬家,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4.3%,其中對歐盟、東盟等出口都出現大幅增長。
  
  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又向世界推出五大開放新舉措。與會各國工商界人士簽署了640多億美元的項目合作協議,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的“蛋糕”越做越大。
  
  中國和美國都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然而,與中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合作共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方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肆意揮舞關稅大棒,殃及世界經濟。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與歷史大勢相悖、逆時代潮流而動,終將被歷史前進的滾滾洪流所淘汰。
  
  “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振聾發聵。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向著廣闊無垠的太平洋,萬里長江奔騰不息。一個開放包容、自信自強的中國無懼風雨、砥礪前行,必將為世界帶來更大機遇,與各國攜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