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孔鴻聲評許文華歌詞:來自大運河畔的情歌

2018-2-8 13:21  |  作者:孔鴻聲

孔鴻聲與許文華

  “杏花細雨的江南,隨風飄來/如淡淡的水墨暈開/唐詩宋詞,寫下幾多韻味和色彩/水是你的情,墨是你的愛/雨中杏花,是你睜開的眼//”
  
  好美的意境,深沉的情懷。一首《水墨江南》,引領筆者走進了綿綿細雨之中的江南,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令人心曠神怡如水墨畫般的雨中秀麗景色。許文華的歌詞,就有這種讓人情不自禁地要吟誦下去的魅力。
  
  在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域內,有一個邵伯鎮,它地處江淮沖積平原,素稱“水鄉”,有“東西南北四湖通”之譽。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就流經邵伯鎮西。邵伯鎮轄區內還有一片邵伯湖,其面積達206平方公里,有大小島嶼60多個,也是一個別致迷人、令人流連忘返的風景區。而本文的主人公——許文華,1967年就出生于此。后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英語專業,現為《揚州晚報》編輯,主要從事書畫評論。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開始發表詩歌,作品見于《揚州文學》、《揚州日報》、《新華日報》、《金融時報》、《中國婦女報》、《中國水運報》等眾多報刊雜志,2001年出版個人詩集《情人的眼淚》,同年在揚州大學舉辦個人詩歌作品朗誦會,地方電臺、電視臺報道過他的專人專訪。2014年初涉足詞壇,已先后在《詞刊》、《歌曲》、《上海歌詞》、《花港詞刊》上發表眾多作品。
  
  筆者與許文華的相識,是由揚州市江都區文化新聞出版局的陸華軍介紹的,因為都是同鄉人,所以有相見恨晚之感。這兩年期間,許文華陸陸續續地給筆者的郵箱里發來了近40多首新創作的歌詞,筆者也在《詞刊》、《歌曲》中閱讀到他發表的作品近二十首。一個初涉詞壇的歌詞作者,其作品能在短時間內被兩家國家級刊物連續刊用,可以說是不多見的,由此可見許文華歌詞創作的悟性和寫詩功底之深厚。
  
  讀許文華的歌詞,給筆者最深的印象是充滿“深情”,這種“深情”,既蕩漾在作品的字里行間,又潛藏于作品的美妙意境之中。許文華將這種發自心底的“深情”溶化于他的作品之中,怎能不使讀者被作品中的“深情”所感染而同喜、同樂、同悲、同泣。
  
  “深情”之一:飽蘸著濃濃的鄉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故鄉在心中的分量是無法用某種工具來衡量和計稱的,特別是遠離故鄉的游子,其對故鄉的思念、惦記、想往之情,往往是一種復雜的“心酸中的幸福”之感受。在許文華的不少歌詞中,飽蘸著一個游子對故鄉思念的濃濃鄉情。
  
  有一種守望不分春秋冬夏/門前的老樹,在明前泛出新芽/流失的年華沉默不答/嬌艷的桃花,在記憶中有了新家/微微的春風,吹疼了青青籬笆/那是我遺失的青春年華//
  
  有一種守望不問海角天涯/祖居的木樓,在腳下吱吱呀呀/雨巷的青苔綠了一茬又一茬/是誰告訴我,你還在將我牽掛/遲到的秋風,望著我不說一句話/那是我帶給她的回答//——(《有一種守望》)
  
  以“思鄉”為主題的歌詞作品,是詞家們經常涉及到的。綜觀詞家們所作的眾多“思鄉”歌詞作品,筆者將他們的抒寫手法,大致分為三大類。一是以宏觀的粗獷視野,大手筆地概括家鄉的人文地理;二是以中觀的點面格局,適度地展現家鄉的山水風情;三是以微觀的細膩角度,僅以個別一景一物進行描述。無論采用的是哪一種抒寫手法,其含義都是表達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和鐘情。
  
  閱讀許文華的“思鄉”作品,其抒寫手法應屬于第三類。游子雖然遠走他鄉,但故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仍然深深地印刻在腦海里、流淌在血液內、彌漫在思念中。“門前的老樹”、“祖居的木樓”、“雨巷的青苔”,這些細小的景與物,如難忘的影片,時時刻刻地重復放映著。只有對故鄉有著極其純真的愛、極其深厚的情,才會有如此濃濃的思念和牽掛。類似這種一景一物的描述,在許文華的“思鄉”作品中還有許多。如“梨花細雨”、“小橋流水”、“伊人故園”、“一曲簫聲”(《憶揚州》);“烏蓬搖漿”、“藍衫船娘”、“十里畫廊”、“燈籠粉墻”(《最美的水鄉》)等。俗話說:睹物思人。在許文華的作品中,可謂是“憶物思鄉”啊!
  
  “深情”之二:滲透著殷殷的親情。
  
  孟郊的《游子吟》是世人較為熟悉的一首唐詩,其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深深地激發起小輩們的“感恩”之心。親情是最難割舍的,人們常用“血濃于水”、“打斷骨頭連著筋”等詞組來形容親情。在文學作品中,描寫親情的作品難計其數,歌詞作品也不例外。同樣,許文華的歌詞創作也不例外。
  
  那年的雪花沸沸揚揚/一樹梨花壓海棠/我帶著青春去流浪/遙遠的村莊,是母親種在黃昏的愁腸//
  
  ┄┄
  
  那年的雪花沸沸揚揚/我揮淚離開了故鄉/故鄉有我不舍的爹娘/前方更有我追尋的春光//——(《那年的雪花沸沸揚揚》)
  
  作品中的主人公在雪花沸沸揚揚的季節,帶著青春去流浪,雖然故鄉有他不舍的爹娘,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只能揮淚離開了故鄉。
  
  在《論語》的《里仁》中,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意思是說:“父母年邁在世,盡量不長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須告訴父母去哪里,為什么去,什么時候回來,并安排好父母的供養。”方:即原由或道理。而今,時代在變遷,生活在變樣,思想在變活,不少小輩們因求知所需、生活所迫,或者為實現個人理想、完成父母愿望,已難以履行“父母在,不遠游”這一古人教誨,他們不僅遠走他鄉,甚至遠飛異國。然而,雖然游子身在天涯海角,但一顆滾燙的心,卻始終緊系在故鄉的父母身上。正如許文華在《故鄉的手》一詞中所感嘆的那樣:
  
  故鄉的手不想讓我走/父母在不遠游/我還是走在了異鄉的街頭/濃濃的鄉愁/是寂寞時想家的歌/在向飄泊的游子揮手//
  
  故鄉的手是心中的不舍/父母在不遠游/我還是走在了異鄉的街頭/多少次夢中抓著那雙手/醒來時卻是淚水在流/月下那杯酒一醉能解愁//
  
  飄泊他鄉,最害怕的就是寂寞,因為一寂寞,思鄉的情感烈火就會陡然升騰起來,蓬蓬勃勃而難以壓滅,此時此刻,“濃濃的鄉愁/是寂寞時想家的歌/在向飄泊的游子揮手/”,多么樸實的語言,沒有絲毫的虛情假意;“多少次夢中抓著那雙手/醒來時卻是淚水在流/月下那杯酒一醉能解愁/”,多么真實的情感,滲透著一股游子思念親人的殷殷深情。只有親身經歷過這種境地的,才能寫出這樣的感受。
  
  “深情”之三:傾訴著綿綿的愛情。
  
  愛情是個很美妙的詞匯,也是個寫不完的話題。有多少人一生都在為愛而勤勤尋覓、懇懇追求,把愛情看得至高無尚;又有多少人一生掙扎在愛情的旋渦里茫然不解而不能自拔,最終為莫名其妙的愛情獻出了自己唯一的生命。如果搞一個測試題:愛情到底是什么?可能不會有一個完全感覺相通、理解一致的相同答案。
  
  對愛情的吟誦,在許文華的歌詞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這可能與他多年來鐘情于情詩創作有關。請看他的《相遇是美麗的花朵》
  
  相遇是美麗的花朵/還未綻放,就被風雨帶走/青春是花前月下的歌/歌聲中有我牽著你的手/曾在江南的煙雨中行走/西湖的傳說是不老的歸宿/飄香的荷花是你盛開的笑容/你是否愿化作魚兒水中游//
  
  相遇是美麗的花朵/曾在詩情畫意的揚州飄流/小橋流水宛如你的溫柔/你是否愿接受我飄飛的柳/青春是水墨江南的錦繡/月光是煙花三月喝過的酒/相依相偎的是那首老情歌/你是否愿為我作一生停留//
  
  有人說,愛情是一見鐘情的心動;有人說,愛情是以身相許的奉獻;有人說,愛情是生死與共的幸福……,情侶們所追求的就是這三者合一的“永恒愛情”。而在《相遇是美麗的花朵》中,許文華用“你是否愿化作魚兒水中游”、“你是否愿接受我飄飛的柳”、“你是否愿為我作一生停留”,抒發了自己對愛情的綿綿想往和追求。
  
  愛別人是一種享受,被人愛是一種幸福。所以說,愛是雙方的情感結合,愛是雙方的意愿體現。然而,大千世界中的愛情并不完全如此。“不知何時你已離我很遠/騎著單車的愛情已回不到從前”——(《騎著單車的愛情》),“再看不到你的模樣/任憑多么美妙的想象/我們的愛也曾飄香/卻最終輸得精光”——(《輸得精光》)“想到你就有太多的感慨/如今我已淡出你的視線外”,“想到你有太多的話想表白/曾經的關愛已被時光掩埋”——(《想到你我的眼淚就要掉下來》)……。在許文華的愛情歌詞中,愛與被愛的錯車,愛與被愛的不解,愛與被愛的制約,愛與被愛的無奈……,被描繪得淋漓盡致,雖然是負面的,卻也是真實的。因為這樣的愛情,在現實的生活中真是多了去了。
  
  無論是飽蘸著濃濃的鄉情,還是滲透著殷殷的親情,更有那傾訴著綿綿的愛情,許文華的歌詞主題,不是“情”字當頭,就是“情”在其中,休閑時讀讀許文華的“情歌”,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編輯:沈彤 黎指寒

電話:021-61318509 、15802185270
郵箱:2910973420@qq.com
微信號:13296264509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