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十四五”重大戰略任務,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五個新城”將如何規劃建設?
牛年首個工作日,記者從上海市規劃資源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間,“五個新城”將在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綜合交通等三方面集中發力、全面賦能,在主城區外圍打造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層,從長三角城市網絡中脫穎而出。
“五個新城”要打造一城一名園、一城一樞紐、一城一意象。面向“十四五”推進新一輪的新城規劃建設,聚焦“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定位”,建設成為引領高品質生活的未來之城,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進人民城市建設的創新實踐區、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示范區和上海服務輻射長三角的戰略支撐點。
跳出“中心城+郊區”模式
“五個新城”并非新概念。《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曾選取了位于重要區域廊道上、發展基礎較好的嘉定、松江、青浦、奉賢、南匯等5個新城,要求建設成為長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雖然已經歷十余年發展,但上海新城建設在“十四五”期間有了新的目標定位。上海市規劃資源局副局長許健表示,與原來的衛星城和單純郊區新城的定位不同,“五個新城”不是簡單承接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按照集聚百萬人口規模、形成獨立綜合功能的要求,打造“長三角城市網絡中的綜合性節點城市”。“五個新城”必須跳出上海市域“中心城+郊區”的二元空間模式,和長三角城市群其余40多個城市一樣,建成現代化的大城市和長三角的增長極。
要承接相應的功能定位,“五個新城”城市產業能級要大幅提升。高起點布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高濃度集聚各類創新要素,實現新增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新城中心初步具備上海城市副中心的功能能級,新城成為上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五型經濟”的重要承載區和產城融合發展的示范標桿。
公共服務品質需要顯著提高。擁有一批服務新城、輻射區域、特色明顯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高能級設施和優質資源,形成保障有力的多樣化住房供應體系,基本實現普惠性公共服務優質均衡布局,15分鐘社區生活圈功能更加完備。
交通樞紐地位需要初步確立。形成支撐“30、45、60”出行目標的綜合交通體系基本框架,即30分鐘實現內部通勤及聯系周邊中心鎮,45分鐘到達近滬城市、中心城和相鄰新城,60分鐘銜接國際級樞紐。
人居環境品質要不斷優化,形成優于中心城的藍綠交織、開放貫通的“大生態”格局,骨干河道兩側和主要湖泊周邊基本實現公共空間貫通,率先確立綠色低碳、數字智慧、安全韌性的空間治理新模式,新城精細化管理水平和現代化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問題為導向全面賦能
“十四五”期間,新城如何發力?落實“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定位”,“五個新城”著重以問題為導向,聚焦完善產業、綜合交通和公共服務等方面。
賦能產業發展,打造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挖掘資源稟賦,謀劃新城最具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和特色功能。如以特色品牌園區為關鍵抓手,積極推進“一城一名園”建設。
賦能公共服務,吸引各類人才在新城匯聚和創業。如按照一流標準,集聚高品質公共服務資源。繼續建設一批類似嘉定保利大劇院、奉賢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這樣代表上海、輻射長三角的高能級公共服務設施,暫時無法實施的,也要預留足空間。
賦能綜合交通,形成鏈接輻射長三角的戰略支點。打造“一城一樞紐”,確立新城區域交通樞紐地位。優先建設實施與周邊城市的快速交通通道,提升外向度和聯通性。聚焦內部交通系統,提升功能和服務品質。構建以軌道交通(局域線)為主的新城內部公共交通體系,并提前謀劃做好空間預控。優化新城內部路網結構,加大主次干路規劃實施力度,完善靜態交通系統。
超出中心城建設標準
“五個新城”將突出空間品質,按照超出中心城建設的標準和水平,將新城建設成為對標最高標準、展現最新理念的示范和樣板。
許健表示,將以“邁向最現代的未來之城”作為目標愿景,圍繞“最具活力”“最便利”“最生態”和“最具特色”四項空間品質的基本要求,突出四個方面空間策略。
強化匯聚共享,以高能級功能聚集融合、人性化活力街區、復合高效的空間利用來吸引和支撐人口集聚,使更多的優秀人才將新城作為入滬就業、生活的首選地。
突出高效智能,注重智慧科技在城市交通、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加強規劃空間應對,建設更高效智能的新城。
堅持低碳韌性,把綠色低碳和安全韌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被動應對災害轉向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率先打造韌性城市、低碳城市建設的示范區。
塑造個性魅力,尊重新城的自然山水格局,挖掘歷史文化內涵,聚焦門戶、地標、軸線等關鍵空間要素,通過城市設計、強化空間特色,形成“一城一意象”的城市名片。
配套文件形成送審稿
推進新城規劃建設,上海正以“市區聯動、以區為主”進行落實,搭建了“1+6+5”體系框架。市規劃資源局表示,目前,“1+6”已形成送審稿,正在走發文審議程序,“5”已經形成送審稿。
是指“十四五”期間指導新城規劃建設的核心文件《關于上海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6”是指6個重點領域的專項工作文件,包括支持政策、交通發展、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環境品質和新基建、新城規劃建設導則等。“5”是指按照塑造獨立功能的綜合性節點城市目標,制定各新城的《“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
許健表示,要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全面提速,接下來還要打造一支高品質建設和運營的團隊,如優化新城功能性開發平臺,除市屬、區屬國有企業外,積極遴選國內外有實力、專業化的開發主體,引入高素質的運營管理團隊。聚焦重點地區、重大項目高質量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合理謀劃建設時序,制定滾動成片開發計劃,開發一片、成熟一片、帶動一片,有重點、有步驟、分類推進新城建設。
至2025年,“五個新城”基本形成獨立的城市功能,在長三角城市網絡中初步具備綜合性節點城市的地位,“五個新城”常住人口總規模達到360萬左右,新城所在區的GDP總量達到1.1萬億元。至2035年,“五個新城”各集聚100萬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綜合性節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