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一個小小的細節,我要來回觀察好幾次?!?/div>
“安方塔”微縮模型的每一處細節都精致無比。
每層塔檐上還墜著八只小風鈴,差不多毛豆的大小,隨風搖曳,逼真靈動。
在雕刻微縮模型的過程中,彭逸民體會到無窮的樂趣和滿足感。
此后他又制作了泗涇古鎮一角、陳云故居、史量才故居、上海城隍廟、松江廟前街等一系列古典建筑主題的作品。
在“泗涇古鎮一角”作品中,沿街商鋪一字排開,煙紙店、裁縫鋪、皮匠攤、米行……小巧逼真。
彭老先生說,這些都是按照他記憶中的模樣雕刻的,連店鋪的順序都是按照當時的場景排列,每一個細節都盡量還原,大到曲徑回廊、小到賬房用的算盤,都在一雕一刻中勾勒出來。
不過,最令彭逸民驕傲的一件作品,一定是本文開頭的“老上海城隍廟”微縮模型。
用過的竹筷、丟棄的三夾板、拆下的月餅盒、煙盒、舊布料等等……在老彭手里都變成了寶貝,成了有用的制作材料。
這件“老上海城隍廟”作品還獲得了全國舊物改造DIY大賽的一等獎。
這對于老彭這么一個“半路出家”的微縮模型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份莫大的榮耀。
曾有人看中了他的作品,出價購買,他沒舍得賣,而是把這些凝聚著心血的寶貝全部交給泗涇鎮文化活動中心和泗涇成人學校用于展出。
彭老先生表示,想把這門手藝繼續傳承下去,并非易事,因為“現在很少有年輕人有這個耐心。”
他說,如果有年輕人愿意花很多時間來學習制作微縮模型,他是非常愿意教的。
彭老先生說,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讓更多人知道微型模型雕刻這門手藝,也讓更多人記住這方土地上曾經的風土人情。
讓我們為老先生這份絕妙的手藝和深厚的情懷,點贊!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