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洶洶,全球經濟都感到陣陣涼意,不過在困境中,也有不少亮點,給人以希望和信心。記者從浦東新區獲悉,今年第一季度浦東外商投資實際到位金額達到21.55億美元,同比增長36.6%,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7.54億元,同比增長26.8%,兩項關鍵經濟指標均實現逆勢上揚,領先全市各區,迎來開發開放30周年的浦東,正奮楫爭先,化危為機,在更高起點上書寫新的發展奇跡。
在逆境中率先探路
三十年來,每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經濟運行遇到困難,浦東總是敢于擔當,善于作為,在逆境中率先探路,今年也不例外。
昨天,金橋綜合保稅區正式掛牌,而立之年的浦東又迎來發展新載體。作為浦東新區第一個成功轉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的海關特殊監管區,金橋綜合保稅區是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已經圍繞汽車零部件、高端機械制造、關鍵半導體材料研發和產業化集聚了一批骨干企業。掛牌綜合保稅區后,這里將聚焦保稅研發、保稅存儲展示、保稅檢測維修等功能,集聚新能源汽車、醫療健康、智能制造、跨境電商、金融信息服務等產業,建設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綜合保稅區,推動浦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一舉措也堅定了企業在浦東投資發展的信心。費斯托(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峰說,作為一家德國物流公司,企業非常期待金橋綜合保稅區成立后,盡快開展貨物分類監管政策,這樣公司的亞太物流服務中心功能就能進一步做大。“我們投資了3000萬歐元,在金橋建設4.2萬平方米的保稅倉庫,服務于亞太物流中心。盡管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我們對未來仍舊保持樂觀態度,剛剛過去的3月,公司業務已經恢復到了去年同期水平。今年年底,保稅倉庫將如期建成,我們將在金橋開展全球性的物流、倉儲和研發業務。”
奮斗的身影不僅僅出現在金橋,在浦東各大開發區,特殊時期拿出特殊擔當、體現特殊作為,已經成為了普遍共識。日前,張江總部園和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同時在張江科學城開園,兩大產業園建筑面積達330.7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額超過500億元,將推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產業“上海方案”加快落實。今年一季度,張江科學城實現工業總產值662億元,稅收收入106.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6.8億元,實到外資8億美元,實現了同比增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外高橋保稅區開始推行亞太營運商計劃,走有保稅區特色的產業創新、平臺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之路。經過努力,如今的外高橋已經占據了“微笑曲線”的兩端,讓研發和銷售留在了保稅區,為經濟發展開拓了空間。如今,面對疫情影響,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又在謀劃亞太營運商計劃的升級版——全球運營商計劃,預備推出更多政策,鼓勵企業拓展全球經濟功能,在上海做好做大世界生意。
困難時靠改革破題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靠改革來破題,靠改革來趟出一條新路,是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年的經驗之一。
今年4月9日,浦東首個“驗登合一”項目3個自然日順利取證。位于浦東金橋的上海賽科利汽車模具技術應用有限公司新建金橋基地沖壓輔助車間擴建項目,在3個自然日就完成了綜合驗收和不動產登記等相關手續的辦理,而以往完成各項手續至少需要一個多月。
疫情發生以來,浦東全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建設,依托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和線下辦事窗口,整合公共數據資源,加強業務協同辦理,通過不斷優化企業線上辦事體驗度和提升辦事速度,實現“能辦”向“好辦”的轉變。
疫情期間,浦東企業服務中心發出倡議,建議需要辦事的企業可以通過“一網通辦”實現“遠程身份核驗”和“全程網上辦理”,上海華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就通過“遠程身份核驗”,足不出戶就辦出了營業執照。像這樣不見面辦成事,在浦東正在成為常態。
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浦東以“一次辦成”為目標,堅持“把企業服務放到離市場最近的地方”,建立了1個區級行政服務中心、7個開發區分中心和300個銀行網點的“1+7+300”企業辦事服務體系,并采取線上、線下同步并行的服務模式。線上服務依托上海“一網通辦”總門戶,實現企業、群眾辦事統一認證、統一受理、統一反饋、統一監督等功能和電子證照、公共支付、物流配送等服務。線下服務則建立“一窗受理、分類審批、一口發證”的綜合服務模式,實現382項涉企事項“單窗通辦”全覆蓋。
市場主體“千企千面”,如何做到精準服務?浦東企業服務中心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優化,對48萬家企業按照7個維度、20個行業大類進行企業畫像,結合歷史辦理數據,為企業提供精準化、人性化智能專屬政務服務。比如根據企業畫像聚類政策標簽,智能分析政策關聯度,向企業提供專屬服務;根據事項標簽,通過引導式提問、問答式填表,減少企業填寫要素,節約材料準備時間,使企業由“填表員”向“審核員”轉變。
企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人工智能輔助審批系統,只要96秒即可反饋審核結果,智能識別錯誤,提高辦事效率。根據企業相關業務需求,中心還能推送定制化機器客服,回答企業感興趣的話題,也可直接聯系人工客服,中心幫辦人員遠程提供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
上海已經提出要對照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加大改革攻堅,不斷優化提升,讓“一網通辦”功能更強、體驗更佳、口碑更好、品牌更響。下一步,浦東將繼續貫徹落實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各項任務要求,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