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榮光”——關峽作品交響音樂會日前在河南開封市博物館新館舉行。這里是作曲家關峽的家鄉和藝術原點,也是這臺音樂會世界巡演的起跑線。
離開家鄉數十年,如今的關峽早已經兩鬢斑白。開封八中,從初中到高中關峽整整在這里生活了六年,而這里也是他藝術生涯的起點。他說:“有一天學校宣傳隊來村里慰問演出,一曲小提琴獨奏《慶豐收》聽得我如癡如醉,從此,我就迷上了小提琴。后來,看了一部羅馬尼亞作曲家奇普里安·波隆貝斯庫的同名電影激發了我的決心,我要當小提琴家和作曲家。”
高中畢業后,關峽先后去過二夾弦劇團、開封市曲劇團等,廣泛接觸并深入了解了大量河南戲曲音樂,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
關峽說,正是因為這些家鄉特有的地域文化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也為他后來的音樂創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以及豐富的營養,以至于他在創作《木蘭詩篇》,以及改編交響合唱《朝陽溝》、交響版《百鳥朝鳳》的時候幾乎是信手拈來。
多年來,關峽創作了《木蘭詩篇》、《大地安魂曲》等中國歌劇和交響樂作品,也寫了《圍城》《激情燃燒的歲月》《士兵突擊》等大量的影視音樂。他始終認為,中國交響樂要走向世界、出精品力作,就需要深入生活并使之成為常態。
“有人曾說,中國的傳統音樂登不了大雅之堂。我們是沒有西方的‘波爾卡’,但我們有中國的‘鼓吹樂’。”《百鳥朝鳳》是開封的“音樂特產”, 此次音樂會上,關峽將這首極具地方風味的嗩吶曲完美地融合進西方的交響樂中,成為一個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范例。同時展示的民族歌劇《木蘭詩篇》集成曲和交響幻想曲《霸王別姬》是關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個“豫味兒”,一個“京味兒”,都是走遍世界很多國家感動了無數觀眾的優秀民族藝術精品。
“新時代的榮光”——關峽作品交響音樂會還通過多家國內外網絡平臺以及多種語言進行了現場直播,據組委會官方統計,觀看直播總計1175746人次,點贊78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