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2月3日晚,一年一度有“美國春晚”之稱的超級碗吸引了全美甚至是全球上億觀眾的目光。在這樣一場全球各大品牌都不惜花重金爭相亮相的“文化盛宴”中,美國CBS電視臺號稱全球最大制作的達人秀類節目《The World’s Best》的預告片可謂格外亮眼。其中,少林十八銅人、四川遂寧雜技團的雙人平衡技巧、廣州雜技團的升降軟鋼絲平衡,這些承載著中華文化精髓的節目,通過超級碗這樣一個全美收視率最高的節目平臺,走進了美國觀眾的視野。
(圖注:少林十八銅人登上CBS《The World’s Best》的舞臺)
(圖注:四川遂寧雜技團雙人平衡技巧節目登上CBS《The World’s Best》的舞臺)
(圖注:廣州雜技團軟鋼絲節目登上CBS《The World’s Best》的舞臺)
作為美國CBS電視臺2019年的開年綜藝,《The World’s Best》從制作團隊到評審主持,可謂集結了好萊塢的各路“天團”。作為好萊塢電視節目收視率保障的兩位頂級制作人——Mike Darnell (《美國偶像》及《Ellen’s Game of Games》的制作人) 及 Mark Burnett (《幸存者》及《美國好聲音》的制作人)為節目親自操刀;艾美獎得主James Corden擔綱主持;三位美國評審Drew Barrymore、RuPaul Charles 以及 Faith Hill可謂自帶話題度和口碑;更有50位來自世界各國的評委為節目帶來了文化和觀點的多元化。
(圖注:評審及主持人RuPaul Charles、Faith Hill、James Corden及Drew Barrymore)
中國的少林功夫及傳統雜技節目登上這樣一個好萊塢神級配置的節目舞臺,無疑是在美國文化內容生產和輸出重鎮——好萊塢的家門口,將中國文化帶入美國民眾的視野。這樣一個“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案例的成功,作為促成滿含中國文化精髓的節目登上《The Wourld’s Best》舞臺的幕后推手——節目制作人、主持人之一的謝曉曄可謂功不可沒。
(圖注:主持人James Corden、謝曉曄及少林十八銅人)
(圖注:主持人James Corden、謝曉曄及四川遂寧雜技團表演者牟強、楊剛)
(圖注:主持人James Corden、謝曉曄及廣州雜技團軟鋼絲節目、蒙特卡洛雜技節金小丑獎獲獎者李維)
以對中國文化最深刻的理解為基礎,深耕好萊塢,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
“中國文化在美國的傳播、中美間的文化交流是一條需要不斷摸索的道路,在當前中美關系的大背景下,這條道路看起來荊棘重重。正因如此,當我看到來自中國的少林功夫、雜技節目在美國CBS電視臺的錄制現場贏得了評委的尖叫,贏得了觀眾的掌聲,贏得了美國各大媒體關注的時候,作為邀請他們來美參與節目錄制的制片人,我與有榮焉。這讓我一直探索的發展方向愈加清晰,一直堅持的理念也更加堅定。”
好萊塢娛樂公司——China Entertainment Group的掌舵人、好萊塢首位簽約華人雙語主持人、制片人、演員,似乎這些標簽沒有一個能很好的詮釋謝曉曄所從事和熱衷的事業。“比起這些標簽,我更愿意將自己定義為一名中國文化傳播和中美文化交流的踐行者。”
從一個懷揣著“主持夢”的小姑娘,到一位成熟的文化傳播和交流的踐行者,謝曉曄摸索著走過了10年的路程。
“一開始,我堅定的認為:當主持人,就是我的畢生追求!”18歲站在工人體育館的舞臺上,成為有“中國格萊美”之稱的《中國Top排行榜》頒獎典禮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主持人;之后赴美留學,畢業后成為了人民網駐紐約站的出鏡記者,對話美國前國務卿亨瑞·基辛格、前香港特首董建華、前NBC副總裁Brian Buchwald等政治經濟領域重量級人物;進入美國頂級傳媒學院——南加州大學安娜堡學院深造并獲得碩士學位,正式進入好萊塢發展;獨立采訪數屆Billboard,奧斯卡,格萊美等各大頒獎典禮,以及如馬特·達蒙、詹尼佛·洛佩慈等好萊塢一線明星;同時也成為了馮小剛導演、張靚穎、張杰等眾多來美宣傳及活動的中國明星在美國的御用主持;2015年簽約The Wrap成為首位好萊塢簽約的華人雙語主持人。謝曉曄用這樣一份履歷,印證著她說過的話。
(圖注:謝曉曄邀請影帝馬特·達蒙來到自制節目《好萊塢有話說》并進行采訪)
(圖注:奧斯卡頒獎典禮紅毯謝曉曄采訪成龍)
然而正是在The Wrap工作的經歷,讓謝曉曄的“畢生追求”——主持人這一職業目標變得模糊起來。履職期間,她除了主持《The Wrap娛樂周播報》(The Weekly Wrap) 之外,還參與到節目的編排、錄制、后期、宣傳推廣中,并成為制作人之一;之后又參與聯合制作了CCTV6《電影之夜》、湖南衛視華人華僑春晚、芒果TV《直擊奧斯卡》等節目。從內容策劃到聯合制作,從海外明星邀請到節目拍攝,“我發現,比起紅毯上、鏡頭前的亮相,怎么能讓我引以為傲的中國文化在美國觀眾所熟悉和認可語境下更好的被接受、怎么能讓中國文化走出去,似乎對我和我的公司來說更有意思,對整個市場來說更有意義。”
(圖注:2017年湖南衛視《全球華僑華人春晚》主持人謝曉曄、何炅、謝娜、許佳麟)
2018年,謝曉曄的公司,China Entertainment Group成立的第三個年頭,謝曉曄參演的獨立電影人Paul Lieberstein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Song of Back and Neck》在LA Film Festival展映,并于2018年底在美國各大影院上線。談到這次參演,謝曉曄表示,“這可不是什么‘不務正業’。導演找到我的時候,除了想找我出演我自己——一名好萊塢雙語主持人之外,還提出了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針灸’貫穿于整個電影中、起到線索作用的想法。這和我以“接地氣”的方式傳播中國文化的初衷不謀而合。我們討論了電影中的表達方式美國觀眾是不是能接受,會不會喜歡,也討論了這樣的文化元素背后所反映的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圖注: 謝曉曄(左二)、電影導演/編劇/男主演Paul Lieberstein(左三)及電影主創參加LA Film Festival)
架起中美文化交流的橋梁,為中國市場甄選、輸送最“接地氣”的優質內容
“提到中美文化的傳播和交流,”謝曉曄認為,“美國文化的輸出,好萊塢電影可謂功不可沒。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如何成功進入中國市場、‘討好’中國觀眾,成為好萊塢各大電影制片廠的必修課。比如最近大熱的電影《神奇動物:格林沃德之罪》,就非常討喜的加入了中國志怪古籍《山海經》中的神獸‘騶吾’,讓中國觀眾產生一定文化共鳴,相信電影在中國的票房成績也會讓片方嘗到甜頭。”
“而真正意義上的優質文化內容輸出,似乎并不是加入了一些對方文化的元素就能簡單達成的。最近因為辱華言論而遭到中國民眾抵制的Dolce &Gabbana似乎就是把這件事情想得過于簡單了。”謝曉曄將這次品牌危機的導火索——Dolce &Gabbana《起筷吃飯》系列視頻,歸結于文化輸出的“水土不服”。“暫且不提該品牌設計師之前的各種‘前科’,作為一個一線意大利品牌,選擇在上海做大show以及拍攝這套視頻的出發點,一定是想要‘討好’中國民眾的。如何‘討好’?加入中國元素!Pizza和Pasta是非常具有標志性的意大利元素,筷子是非常具有標志性的中國元素,這兩種元素簡單的疊加就是視頻最終表達的方式。而問題就出在表達方式上!這樣的表達方式,中國民眾是不接受的,甚至會覺得‘做作’、‘惡心’。這就是文化輸出的‘水土不服’。”
“而我和我的團隊現在做的事情,就是讓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品牌以及外國優質的文化內容更‘接地氣’。”在文化傳播和交流上,謝曉曄顯然有著自己堅持的理念。“從好萊塢各大電影制片廠、娛樂明星,到一線時裝品牌,都看到了中國市場巨大的潛力。在我的工作交流中,我發現很多品牌、很多明星,都像Dolce &Gabbana一樣,想要進入中國市場而不得其法。我甚至懷疑,Dolce &Gabbana系列視頻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線之前,是否有接到任何中方市場、品牌團隊、外協給到的預警?而提供給這些品牌、這些明星一個中國民眾更能接受的,更接地氣的‘互動方式’,恰恰是我和我的公司的專業所在。”
“這就是我所熱衷的事情——在中美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以我和我的團隊對于兩國文化的理解為基石,架起一座服務于兩國優質文化內容輸出、文化傳播和交流的橋梁。”謝曉曄以這樣的一段話結束了采訪。當筆者與其握手道別的時候,注意到采訪拍攝的背景墻上掛著謝曉曄公司的LOGO,而LOGO的設計,正是一座橋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