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封閉近70年 滬延安西路1262號將首次對外開放

2018-5-17 14:37  |  來源:上海觀察


  
  關閉近70年的延安西路1262號將首次對外開放!13棟建筑跨越三個保護等級
  
  5月25日,延安西路1262號“上生·新所”將正式對外開放。消息一出,平日不起眼的小小入口,吸引不少市民好奇張望:封閉近70年的“神秘空間”要開放了?!
  
  延安西路1262號地處上海44片歷史文化風貌區之一的新華路歷史文化風貌區,在歷史上扮演過多種角色。
  
  近百年前,它是供外籍僑民休閑娛樂的哥倫比亞總會;
  
  上世紀20年代哥倫比亞總會所在地區景象
  
  外籍僑民曾在哥倫比亞總會內舉辦文娛體育活動
  
  近70年前,它變身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著名建筑設計師鄔達克設計的孫科別墅也坐落其中。這座花園洋房是孫中山之子孫科的舊居,因此得名。
  
  上世紀50年代進駐延安西路1262號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融合了5種建筑風格的孫科別墅
  
  此前,這片街區一直不對外開放,很快,它將變身為7*24小時開放的活力街區。
  
  未來的活力街區效果圖
  
  在上海,從2014年開放的“愛馬仕之家”、“綠房子”吳同文住宅,到去年開放的“榮宅”、寶慶路3號,依托城市更新獲得蛻變新生的老建筑引發陣陣熱潮。同時擁有文物保護單位、優秀歷史建筑、保留建筑三種保護等級建筑的延安西路1262號,因其獨特歷史“基因”而備受關注。如何更新?如何再生?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提前進入園區“一窺真容”。
  
  13棟建筑“年齡”相差數十歲
  
  “上生·新所”總占地約4.8萬平方米,一期開放近一半,建筑年代和風格各不相同。翻開園區規劃圖紙可以看到,用于記錄建筑年代的顏色多達8種,即將開放的13棟建筑年齡跨越數十年。
  
  一棟別致的輔樓將整個園區劃分為東西兩種不同風格。東側樹木蔥郁,幽靜古典。從番禺路入口走進,迎面是一棟花園洋房——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筑孫科別墅,外觀格外洋氣。由于下一步孫科別墅還將進行新一輪修繕,所以此次暫不對外開放。
  
  上生·新所項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孫科別墅建于上世紀30年代,雜糅了5種建筑風格:
  
  紅磚瓦、平緩屋頂是西班牙風格;
  
  多變的窗框是巴洛克風格,有平拱、圓弧、尖圈拱等等;
  
  屋頂上的煙囪又是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
  
  孫科別墅占地不到400平方米,其余7000多平方米全部都是花園,是典型的中式庭院,一條人工河流蜿蜒穿過。
  
  屋頂煙囪別具特色
  
  孫科別墅花園內,一條小河蜿蜒過
  
  室內有不少尖拱門和圓拱門設計
  
  孫科別墅內部的精美程度不輸外觀。白墻上有不少尖拱和圓拱設計,樓梯和護墻全部是柚木制成,護墻上的花紋細膩多樣。在15年前的修繕過程中,孫科別墅融入了現代使用的需求,窗戶下的取暖設備被置換成空調。
  
  穿過輔樓,別有洞天。西側園區敞亮寬闊,建筑類型更加多元。建于上世紀20年代的哥倫比亞總會中的鄉村俱樂部,是園區的“元老”,屬于西班牙風格,紅屋頂、圓拱門。一樓大廳有很多曲線優美的螺旋柱,寬敞的室內曾被分成保齡球館、橋牌室、臺球室等。
  
  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原樣
  
  在“元老”周邊,是上生所遷入后陸續新建的數棟生產科研大樓。最有名的莫過于“元老”斜對面的麻腮風生產大樓。它建于上世紀60年代建造,8層高,彼時是長寧區第一高樓。這座樓宇曾用于研發疫苗,科研之外不失藝術風情。這座德國包豪斯風格建筑,外觀簡約,窗戶尺寸較小,工業風格濃郁,由郭沫若之子、著名建筑設計師郭博所設計。據介紹,未來,園區內還將豎起三棟全新的當代建筑,和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相距近百年!
  
  為每棟建筑量身定制更新措施
  
  2016年,上生所主動騰退現有廠房,閑置的大量廠房和歷史建筑如何盤活?全面接管園區的上海萬科犯了難,但很快拿出了解決方案——為每棟建筑量身定制更新措施。
  
  “園區內的歷史建筑價值極高,更新改造要‘修舊如舊’,以保持原樣為主。”上海萬科“上生·新所”項目設計負責人陸言清介紹,僅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的拉毛墻面修復就耗費兩至三個月時間。“拉毛”是老洋房中常見的工藝,手法及其考究:
  
  黃砂、水泥是什么配比,
  
  什么時間開始“拉”,
  
  用多大的力度“拉”都會影響效果,
  
  必須找經驗老道的施工師傅施工。
  
  為了呈現原有效果,現場工作人員甚至找了一堵白墻做試驗,反復嘗試了幾十遍。就連園區內200多棵需要暫時“搬家”的喬木都一一編號,在建筑改造后按號碼回歸原處。
  
  墻面上的拉毛工藝,經過數十次反復試驗才成功
  
  修繕過程中還發生了一段令人欣喜的小插曲。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旁邊的海軍俱樂部內,有一個全上海都十分罕見的“英制”露天泳池,水質澄澈湛藍,與泳池邊的彩色馬賽克地坪、馬賽克標識泳道相互襯托。馬賽克地磚至今已有數十年歷史,光艷如新。一度成為外籍僑民和上生所員工家屬夏天最愛的娛樂場所,承載著數代回憶。
  
  “施工隊駐場后,一名上生所老員工指著泳池淺水區旁的封閉墻面表示,墻里面有動物雕塑。”負責園區施工總承包的上海建工七建集團項目經理干宏春說,施工隊小心翼翼地開鑿,果然在墻里面發現一顆羊頭雕塑。據史料記載,這顆精美的羊頭雕塑百年前曾是泳池的噴水口,周邊原本有四只小蟾蜍噴頭,但已不復存在。
  
  史料中的游泳池圖像
  
  在園區改造中游泳池的馬賽克全部保留,圖片右側的羊頭雕塑在本次更新中才被挖掘出來
  
  針對當今的建筑使用需求,園區不少建筑都進行了現代化改造,改動尺度各不相同。作為保留建筑的麻腮風生產大樓被注入商業辦公功能,但窗戶尺寸小,不利于采光。建筑設計師便將朝南的窗戶部分擴大,既利于采光通風,外觀又更現代。最獨特的是海軍俱樂部的原體育館,大而空曠的空間曾是上生所培養基車間。建筑設計師便將上生所留下的痕跡全部保留,改造為公共秀場。墻壁上的蒸鍋設備被巧妙地改造為空調出風口,這些現代設備很隱蔽,只有湊近才會發現。
  
  麻腮風生產大樓南側的部分窗戶被改造擴大,有利于采光
  
  改造前的秀場,內外觀稍顯陳舊

 
  
  在“上生·新所”中,辦公和商業業態占比超過一半。特意前來一探究竟的上生所老員工李女士表示了擔心:被改造后的園區會不會過度商業化?
  
  隨著城市發展步入存量時代,上海有大量老建筑、老廠房需要改造再利用。如何在保護歷史建筑文脈的基礎上,實現對老街區的功能再造,成為當前城市發展一個新的課題,也吸引了不少品牌開發商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實踐。
  
  “城市更新項目,既要著力延續歷史文脈,又要賦予其適合時代和未來城市發展的使用功能。”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萬科上海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張海告訴記者,“上生·新所”從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公共性和開放性,尤其是市民關注和喜愛的歷史建筑將以開放為主,盡量弱化商業功能。未來的“上生·新所”將打造成以文創產業為核心的城市客廳,它更是一個城市更新社區。社區的活力,應該來自于滿足公眾需求的產業布局。
  
  改造過程中的上生所園區俯瞰圖
  
  未來的“上生·新所”效果圖
  
  據介紹,“上生·新所”項目中,保護等級相對較低的建筑陸續植入了新文化、新媒體等業態。經過嚴格篩選,目前入駐園區的有20多家商戶,包括著名聯合辦公品牌、知名影視特效公司等,出租率近90%。同時,引入餐飲、文創藝術、娛樂健身等生活配套。
  
  華建集團歷史建筑保護設計院常務副院長卓剛峰認為,目前“上生·新所”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植入的新的功能,符合時代需要,能帶動整個園區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和影響,有助于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哥倫比亞總會原為外籍僑民休閑娛樂場所,如今賦予的新功能和歷史可以相互呼應。“和萬科一樣,有越來越多社會主體正在參與城市更新和歷史建筑保護,這是未來的趨勢,政府相關部門要做好負面清單和相關監管,依靠社會力量的介入擴大推進城市更新的規模。”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