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藝網(沈彤)3月21日下午,在區委統戰部指導下,由松江區民族和宗教事務辦公室與松江區教育局聯合舉辦的以“中華民族一家親,花開校園石榴紅”為主題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政策知識進校園”巡展活動在松江一中啟動。
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朱大章出席并致辭,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錢秋萍,區人大僑民宗工委主任成爾新,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民宗辦主任張陸平,區教育局局長陳小華出席開展儀式。
松江一中的各民族學生以《美麗中國》為主題,用歡快的舞蹈,嘹亮的歌聲,拉開了此次巡展的序幕。
據介紹,此次巡展內容涵蓋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民族方面法律法規和56個民族的風俗文化等版塊,通過通俗易懂的漫畫與別具一格的文字設計,展示松江區民族工作成果,講好“家在上海”的松江故事。巡展將持續至6月,將在區內各中小學展出。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出,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有序推進各族學生合校、混班混宿,讓孩子共同成長進步。
為了推動區內中小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積極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在區委統戰部的領導下,區民宗辦和區教育局相互支持配合,充分發揮少數民族聯合會和民族團結促進會“兩駕馬車”的橋梁紐帶作用,著力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體系,讓廣大學子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生動實踐中努力成為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聯合舉辦了此次民族政策知識進校園宣傳教育活動,既是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上海市民宗局和市教委立足校園推動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現實要求。
學生代表,來自葉榭學校的松江區新時代好少年黃雅宣在發言中表示:“我們要做就做一顆團結奮斗的‘石榴籽’,樹立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意識,自覺擁護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敢于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斗爭,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
“我有兩個家,一個在新疆,一個在上海。在松江一中學習生活的這段時間里,我深深的感受到老師們對我如家人般的溫暖,等我將來畢業后,我也要為民族團結多做貢獻,將天山水與浦江水相融合,新疆情和上海情相交匯,努力建設好美麗的家鄉”。松江一中高三學生穆耶塞爾在參觀巡展時表示。
松江是上海之根,是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策源地,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之地,區內56個民族俱全,常住少數民族人口近5萬人。區委區政府一直把城市民族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于2022年出臺了《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新時代松江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在進一步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上,為不斷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提出了有效路徑。其中,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校園,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是一項重要抓手。
據區教育局局長陳小華介紹,松江一中自2010年9月起招收第一批新疆內高班學生。十二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下,以“文化潤疆”結合本校“兩為”教育理念,實行“代理家長制”,積極探索交往交流交融的辦學模式,促進各族學生同學同住、各族教師共教共樂,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為共同實現中國夢助力賦能。
據了解,2019年,松江區對口支援的勐海縣委被國務院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2020年,松江區民宗辦指導成立上海市首家區級民族團結促進會,與云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民族宗教局共同建立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流出地、流入地跨區域聯動協作機制;2021年,松江區岳陽街道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街道”榮譽稱號;2022年,松江區依托G60科創走廊,同江浙皖其他8城市共同成立九地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