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生可以重來
孩子:上午好!
今天是一個陰天,天氣會影響人的心情,但未必陰天就不被人喜歡。有人因為陰天而心情大好,有人因為陰天而心情平靜,也有人因為陰天而內心傷悲。所以,什么天氣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情與感覺。樂觀時見萬物皆歡喜,悲觀時見百花而傷心。不同的心理境界,不同的時空人生,會有不同的情感和感悟。今天陰天,無雨,心情平靜。若有小雨,我可能心情更好,因歡喜雨的靜謐。在靜坐閑思中,我突然想到,如果我的人生可以重來,我會如何重新開始與發展?當然,所謂人生重來,只是假設與愿望,是對半生起伏得失的認識與反思,目的還是走好當下與未來的發展道路。有些人渴望人生重來,想象有翻盤的機會,但是否翻盤或改變的關鍵依然是自身的努力。在渴望人生重來時,是否做好重新努力的準備?很多人并沒有,所謂的人生重來停留在想象中容易,認為可以通過想象而輕易的成功,有如做夢,睜眼即空。這世間,未必所有人都渴望人生重來,有些人一路艱辛走到現在,甚至對人生很失望,認為人生不值得留戀,正期盼解脫時,她不會渴望人生重來。有些人正春風得意,躊躇滿志時,他們認為辛苦得來的成就需要珍惜;有些人已經把握住難得的機遇,并有極大的收獲正欣喜;這些人,他們未必渴望人生重來,因為重來就意味著放下現在的所有,重新來過。且擔心機遇可遇不可求,是否能重新把握還有疑問。
孩子,你如果你問我,人生若可重來,你是否愿意?我會說我并不愿意。雖然,現實人生依然有諸多的不如意,但重新來過的人生也非十全十美。重新選擇父母我不愿意,雖然我的父母只是普通人,不能給予自己更高的起點,更好的平臺,但他們給予了父愛與母愛,哺育了我成長,已經足夠了,還能企盼父母什么呢?很多父母甚至給予的比自己父母更少,很多父母給予孩子的雖然很多,但孩子的發展還未必比得上我,所以,人生重來父母不是關鍵,關鍵還是自己。我珍惜已有的父母,他們付出的點點滴滴依然令我感動。我珍惜你的母親和你,你母親雖然不是能力很強的女人,但善良而樂觀,甘心為家庭付出。至于你,可愛、樂觀而善解人意,很多的品質還在養成過程中,需要更勤奮,更專注,更有上進心,父母期待著你的努力,相信你前途不可限量。生命中有你的母親和你,也是我人生中的最好安排。我們一起生活,一起努力,一起爭取更美好的明天,這些都是真實存在和擁有。假如人生可以重來,我不會期望改變父母,妻子和孩子,甚至身邊的親人。雖然親人們未曾給我人生多大幫助,但也在成長過程中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這些記憶已然封存,但依然珍惜。假如人生可以重來,雖然我不會期望改變父母,妻子和孩子,甚至身邊的親人,但我會期望改變自己,因為改變自己更實際,也更真實可行。人的一生總想改變他人,但到頭來發現還是改變自己比較容易,比較切合實際。若人生可以重來,我會更努力,并相信努力的人會更幸運,這樣會成就更優秀的自己,也能取得更大作為。
若人生可以重來,我會更加專注學習與事業發展。其實,半生以來,我也有迷茫,有彷徨,有焦慮,甚至悲傷。現在回頭看這些都無濟于事,任何溝溝坎坎都需要靠努力跨越,只有專注于奮斗才能改變人生的境遇。若人生可以重來,年少的時候我會更專注于學習,不去思考學習有什么用?也不用焦慮學習能為自己帶來什么?真正一門心思學習讀書,至于其它事情都是相對次要。專注于讀書學習、專注于理智與思想的提升,這些才能讓自己舊有的思維中走出來,從鄉村的境遇中解脫出來。若人生可以重來,我會更認真寫字,更認真背誦,并反復練習,積極訓練與實踐。學習曾經給我帶來自信與充實,但若人生可以重來,更加專注的學習能為我帶來更多的自信與充實。我會進入更好的中學,進入更好的大學,然后有更堅實的學習與專業基礎,有更優秀的導師指導,更優秀同學協助與共勉,這樣就有更好的平臺,能做出更大的貢獻。當然,若人生可以重來,我會重新選擇自己的專業,或許不會是一名教師,可能會選擇從事科學或者實業,直接投身到社會建設中,這樣的可能更好的服務社會與家庭。當然,除了科學與實業外,我依然會保持對文學藝術的熱愛,會著書立說,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與哲學思考。除了專注于學習外,我會更專注于自己喜歡的工作,從而在事業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除了選定目標,拋棄顧慮和猶豫,更加專注于工作與學習外,我會更敏感于研究經濟和政治,我會選擇到國外從事一段時間的工作與學習,特別是到先進發達國家,因為人的眼光實在有限,只有身處其中才會深切感觸。我會虛心向發達國家學習,學習他們的科技與文藝,學習他們的社會治理與哲學理念等,當然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所謂洋為中用,為我所用。在吸收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哲學、倫理等與國外先進技術、科學精神、投資理念的基礎上,更好地投身于祖國的建設。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會做高科技與地產的早期投資,會從事互聯網產業與醫藥產業,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個人的發展只有緊跟時代才有吸引力、凝聚力與推動力。緊跟時代,哪怕只是站在浪潮洶涌的道路上,都能被大潮推進到一個高點。想想我剛到上海時,上海房產價格極低,甚至二千元左右每平米的房產到處都是,若人生可以重來,我會相信中國房地產的發展潛力,在那時就想方設法進行投資。我剛剛到上海時,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剛剛創立,若人生可以重來,我會勇敢的加入互聯網企業,助力互聯網發展。若人生可以重來,我會投身關注華為、大疆等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助力中國高科技走向全球。中國有很多優秀的產業與企業伴隨著我的成長并發展至今,這些產業與企業推動了中國的轉型發展。若人生可以重來,我也會關注稀有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包括對自然資源與生態的保護與利用,對土地的開發以及城市交通建設等。半生走來,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我大都作為旁觀者,但也是受益者。人生不可能重來,但站在未來看現在的眼光要練就,要有科學的規劃能力與先進的預判能力。有了這些能力,才能真正參與到社會發展的大潮中,從而獲得更多的社會發展紅利,并助力時代發展。若人生可以重來,為了你的母親和你,我依然會選擇到上海來發展,也依然會喜歡上海這座城市。會更好的利用上海的發展契機,踏準上海的發展節奏,為上海發展做出更多的成就。
人生若可以重來,除了更專注于學習,更前瞻性進行投資,更好的規劃事業,更聰慧的工作外,我還會更享受每個階段的生活。人生每個階段的情緒、心情、經驗、感悟,甚至社會關系都有不同。孩童時期,我會更享受藍天白云,野外的空氣和綠樹鮮花,除了專注學習外,我會跟小伙伴更多的娛樂,我會多觀察家鄉的一草一木、鳥獸蟲魚,充分享受自然的快樂。少年時期,我會在學習上更加努力,并且會廣泛的閱讀書籍,取得更好的學習成就時,具有更開闊的眼界。同時,也會與同學朋友多交流,發現他們的長處與不足,吸收他們的優點,避免犯他們同樣的錯誤。當然,我依然會熱愛自然,在青少年時期,我最大的財富就是親近自然,了解自然,感悟自然。青少年時期,我會都在家鄉周邊多走走,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保持一顆好奇上進之心。到進入初中與高中后,我會更專注于學習,因為這是學習成長的關鍵點。同時,我會更注重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包括健康習慣,良好的習慣讓自己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幸福感強。我會在學習之余多去外面的街道走走看看,了解社會風土人情,關注百姓生活。也會力所能及購買與品嘗些美食與自己喜愛的東西,獎賞努力的自己,享受充實的人生。大學階段我會充分利用好大學的各類學習資源,多讀書,多交朋友,多與老師們互動。大學是學習條件最好的時候,除了專業發展外,可以廣泛的閱讀,按照自己的興趣發展。也有很好的社會身份用于社會交往,社會各階層的人士大都樂于與大學生交流,即使他們還一無所有,也不會歧視一個有上進心的大學生。若人生可以重來,我會主動與社會各界大師交往,通過信件、郵件、參加各類講座與論壇活動,從而豐富知識,拓展能力,積累人脈。大學生活可以過得很充實,也可以過得很無聊,現實的大學中這兩類人都有,但不同的狀態決定以后不同的發展路徑與成就。回顧半生,我的快樂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或者是自然風光的欣賞與體驗,吹吹涼爽的清風,爬山看水觀自在,感悟自然的一切;或者學習讀書時的充實與思考,享受精神的充分自由與哲思的樂趣,有時用文字進行記述和表達;或者與家人團聚,共同交流娛樂時感受幸福與圓滿;或者朋友相聚時的交流與暢談,交流信息,品茶聊天,品鑒美食;或者就是隨意的觀看街道上往來的人群,感悟人生百態;或者就是靜靜的居家看書觀影,喝茶聊天,家中有親人,平淡而真實;或者就是參加活動,進行演講,觀摩演出,把玩字畫;當然還是運動的快樂等等。快樂多是表達、釋放、交流、宣泄、感悟等等,快樂有時難得,有時又唾手而得,看心情,看境界。人生要有快樂的能力與方法,不能只是被動的接受,更需要主動的作為。
若人生可以重來,我會多與親人和朋友交流,會交往更多優秀的朋友,并且更加的主動積極。人生在世,終點回到起點,最終也帶不走什么,重要的是享受奮斗的過程。豐富的人生不是自己占有了什么?而是發展過程的豐富多彩,收獲喜悅的多種多樣。人生的每個過程都要帶著愛、帶著情、帶著積極專注的態度,這樣,每個過程都能體驗豐富而記憶深刻,并有所成就。人生的每個過程都要有進步,處在一個個更高的階梯上,有更開闊的眼界,更優質的平臺,更豐富的資源,更美麗的風景,更對的人和事,這樣的人生能不幸福快樂嗎?
人生可以重來只是一個假設,目的是對過往的回顧與總結,甚至反思,目的是更好地珍惜現實,更好地預見未來。若人生可以重來,而歷史不是重演,那么,重來地人生是否更好也未必。若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能夠改變的可能只是自己,并且前提是他人不能重來,這樣,才有極大的機會。若每個人的人生都可重來,原有的所謂先見與先機都將改變,但只要自己更努力,更專注,也會比今天更美好。孩子,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生命的規律不斷的把我們從現實中推向未來。為迎接未來,我們要做好知識閱歷、水平能力的儲備,我們要對準目標而砥礪前行。人生不可能重來,但精神可以到一定高度,從而能站在全球看中國,站在未來看當下。從而順應中國的發展浪潮,順應世界的發展潮流,緊跟未來的發展趨勢,比他人先行一步,從而引領時代。
作者簡介:
黃暾煒,文化學者、美學專家、青年評論家。上海戲劇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上海戲劇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書記、副院長,曾任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中國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國際木偶聯會會員、上海史志學會理事,上海評論家協會會員、文旅部戲曲藝術人才培養高級研修班學員、教育部中央電教館全國微電影征集展播活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劇本組組長。
長期從事藝術管理、藝術創作、藝術理論研究與藝術教育教學實踐,教育教學項目多次獲得上海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并在國家級報刊雜志發表藝術管理及研究系列論文。策劃、制作、編導的京劇、昆劇、音樂劇、越劇、潮劇及話劇、歌舞劇、木偶劇、電影作品三十余項。策劃制作的重要演出作品多次獲中國國家藝術基金、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重大項目資助,并獲中國京劇藝術節、中國昆劇藝術節、上海白玉蘭評審等等國家級獎項。先后帶隊赴歐洲,美洲,亞洲國家講學,考察,交流演出。
為上海乃至全國高校、科研院所、藝術機構、國家重點院團,國有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組織策劃活動及文化創意項目,開設《藝術美學》、《中國美學》、《戲曲美學》、《戲曲院團管理案例研究》、《劇目策劃與制作》、《微電影鑒賞與劇本創作》、《美與美育》、《微電影劇本創作》、《藝術概論》、《民族藝術的美學追求》、《美與審美差異》、《中西方美學比較研究》、《民族審美意識的演變與現狀》、《戲曲流派賞析》、《東方藝術賞析》、《文化自信三基色》、《文化自信從哪里來?》、《文化自信與民族審美》、《服裝美學》、《建筑美學》、《文化自信與中國精神》、《氣場與能量》、《中華藝術精神》、《中國企業家的人文追求》、《當代中國智慧》、《孫子兵法與中國智慧》等藝術講座與主要課程。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