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图片/性插影院/亚洲视频不卡/麻豆电影观看

讓我們一起來嘗嘗“松江味道”

2019-12-12 21:42  |  作者:記者 高煜璇 文 岳誠 攝  |  來源:松江報


  說起“松江味道”,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竹筷子松江味”、草廬酒家、松南飯店這些本幫酒家。那么,什么是“松江味道”?“竹筷子松江味”創始人李聰表示,在經營過程中,他孜孜不倦地拜訪松江當地的餐飲老前輩,從老前輩們的言傳身教中得知松江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深受長江中下游淮揚、杭州、寧波及海派菜系的影響,主要以燒、生煸、滑炒、蒸為主,注重原湯原汁,風味清鮮,從而形成了濃而不膩、淡而不薄、趨向清淡素雅的飲食風味。同時還具有選料新鮮、刀工精細、火候恰當、咸鮮適中等特點。
  
  “竹筷子松江味”
  
  有4家門店的“竹筷子松江味”,已經成為松江本地深受廣大食客青睞的品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食材是品質的基礎保障。松林豬肉、松江大米、黃山筍干、安徽草雞、荔浦芋頭、仙居咸肉、綠殼雞蛋,象山蟶子……“竹筷子松江味”采來你所能想到的最好的食材,從進貨到驗收,加工到切配,爐灶到出品都經過層層嚴格把關,每道菜以高標準出品,讓顧客品嘗到綠色健康的地道松江味。竹筷子松“江味”秉持著“不時不食”的宗旨,店內有當季精選的菜單。像當下紅菱上市,店里就上了紅菱毛豆這道菜;老黃瓜燒面筋、草菇絲瓜等也是當季菜。李聰從廚20余年,不僅是高級技師,還是公共營養師,手下的團隊成員個個都是經驗豐富的資深大廚。“竹筷子松江味”用電子秤和計時器標準烹制出每種具有“松江味道”的菜品。
  
  地栗球
  
  地栗球作為松江獨特佳肴“三球”之一,從民國年間一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享譽滬上。“竹筷子松江味”在地栗上市的時候,將地栗球搬上餐桌。李聰說,地栗球工序復雜,具體做法是將地栗去皮剁成細粒狀,瀝去水分,和糯米粉拌勻待用。將糖漬豬板油丁包入紅豆細沙中,搓成細沙球12個,逐個滾上地栗糯米粉粒,反復滾動加厚至1厘米,捏搓成直徑約為3.5厘米圓球。鍋燒熱滑油,再加入1000克油加熱至六分熱,投入地栗圓球生胚,中小火,慢慢汆至成熟,呈金黃色,從油鍋撈出,滾上潔白的糖分裝盆即可。地栗球的特點是色澤金黃,球圓掛雪,外香里糯,甜而不膩。李聰說:“有一名顧客吃了以后,跟我說這道菜讓他想到了他的奶奶,他已經很久沒吃到這道菜了,吃完以后很開心、感動。”
  
  稻草扎肉
  
  獲過不少獎的稻草扎肉,色澤紅亮,看上去讓人很有食欲,吃一口味醇香糯,肥而不膩,咸鮮微甜。這道菜的制法是將五花肉焯水、洗凈,煮至六成熟撈起,原湯待用。稻草泡軟、修整后,取3根編成麻花狀繩子,共20根。冷卻后的五花肉改刀成邊長5厘米的正方形塊,每塊約100克,用稻草繩十字形捆扎。鍋內放油燒熱,入蔥姜爆香,放麥芽糖、海鮮醬、排骨醬、老抽煸炒,加入花雕酒、生抽,倒入原湯,粽葉放底部,放扎肉于粽葉上,大火煮沸,小火煨1小時,加雞精調味,再大火收汁成自然芡即可。因為現在是機器收割稻子,稻草會被機器碾碎,所以“竹筷子松江味”專門雇人人工收割稻草,選用當年新稻草,稻草略含堿性,這樣肉質易酥爛,且有稻草香味。
  
  草廬酒家
  
  草廬酒家創建于1942年,迄今已有76年經營歷史。草廬酒家傳承和創新本幫特色,云集了一大批松江土生土長的廚師和點心師。傳承老字號的傳統特色菜,推出特色招牌菜肴。深受顧客好評的特色菜有:清蒸河三鮮、黃鱔咸肉燒田螺、香脆鰟魮魚、三鮮雙色癟嘴團、雞尾元寶蝦、薺菜蛤蜊燴年糕、金栗風鵝、粽香板栗、草廬第一鮮等。
  
  草廬酒家的點心是松江點心界的一塊金字招牌,品種多、質量佳,不斷推出時令節氣特色品種,從早市到夜市,每天顧客盈門,蘊藏著“濃濃的傳統文化味,深深的大眾顧客情”,盛夏時節,向顧客供應花色冷面、蔥油拌面、咖喱牛肉湯;寒冬季節,向顧客供應熱氣騰騰的肉絲湯面、咖喱牛肉細粉湯、各類砂鍋點心等。而常年供應的點心蟹粉中包、豬油夾沙大包、鮮肉大包、鮮肉生煎、鮮肉湯包、鮮肉燒賣、鮮肉鍋貼、油墩、雞蛋蔥油餅、荷葉糯米雞、鮮肉春卷、鮮肉粢飯團、糯米椰絲團、桂花赤豆糕、廣式糖餃、麻球、南瓜餅、香菇菜包、便民條頭糕等20余種大眾點心,都深受顧客歡迎。草廬酒家的菜筋塌餅、燒賣、湯包、蔥油餅、生煎饅頭等被評為“上海名點心”。
  
  松南飯店
  
  有網友評價松南飯店是“以前松江人民的大酒店”。松南飯店的裝修還是以前飯店的老樣式,有點簡陋但很干凈。沒有擴大生意,也沒有開設分號,卻能天天客滿,天天翻臺,還有不少人直接打包帶回去吃。為什么松南飯店的生意這么好?一些老顧客表示,因為這里菜干凈、上菜快、價格實惠、符合本地人的口味。老板娘是松江本地人,飯店里的菜雖然只是普通的家常小炒,卻很符合本地人的口味,經常也會有老顧客介紹的新顧客光顧這家老店。白切肚片、炒三鮮、椒鹽排條、醬小茄子等都是店里的特色菜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